谈谈普洱茶的树龄(武汉品茶工作室)
一个人的年龄长了,阅历也会丰富;一棵树老了,它的根会又深又粗又直,这叫深根。百年之后,叫死。这棵树有一百岁了。如果还活着,大概可以称之为古树。或者一个活着的人只能因为它的长度而不能因为它的生长而称它为古树。古树茶有很多人在说,但很少有人界定它的年代。在我们看来,要过几百年才能称之为古树。树的正常寿命应该比人长很多。我们说的古树,是指古树的“古风”,所以古树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几百年是时间和历史,不是任何人或任何科学可以制造的。生长了一百年的树会有又深又直的根。众所周知,植物是靠根来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根深的植物从地下吸收养分和水分,当然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力很强。吸收的养分丰富充足,体现在叶子厚实有光泽。古树茶不仅仅意味着树龄长,树龄长意味着根深、生命力强、营养充足。体现在茶叶里,就是物质丰富。
同样的生态,古树茶比小树茶好。这里强调的是同一个生态。我们所说的同生态是指大家都不施化肥农药,或者大家都用同样的化肥农药。如果不施化肥农药,小树茶会显得苍白涩涩;如果使用化肥和农药,小树茶就会又苦又涩。
1.千年野生古茶树(1000年以上或唐代以前)
原始雨林中的野生古茶树极为罕见,胸径50cm,胸围160cm,高15m以上,树龄1000年以上。叶大,粗壮,叶脉突起,锯齿深,叶脉9-16对,与现代茶园种植的大叶种(6-9对)完全不同。嫩度高,一芽二叶,一般重0.5~1g,是普通古茶的三倍重。制得晒青绿茶汤色黄绿,香气清新,略带野生茶的腥气,与栽培茶树完全不同,富含水溶性果胶,几乎没有苦味和涩味,入口润甜,甜味极其绵长持久。
2.大茶树(500-1000岁宋代)
滇南少数民族茶农把栽培的5米多高、难摘的古茶树称为大茶树。大茶树一般是这个茶园里最老的树或者最大的茶树王。一般来说,茶树DBH 30 ~ 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由大茶树的嫩芽制成的晒青绿茶被称为大树茶。就饮用体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越和谐,水溶性果胶和树脂含量越高,口感越温暖。
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300~500年)
它们大多DBH 10 ~ 35厘米,胸围35 ~ 110厘米,高3 ~ 6米,树龄300 ~ 400年。由于地表植物没有被清除,茶园生态良好。虽然树很老,但茶树没有衰老的迹象。制得晒青绿茶芽叶厚,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丰富,滋味甜润,微苦微涩,苦味在口中停留时间短,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100-200年清代)
大多DBH 10 ~ 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1200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频繁地移除和采摘,许多生态古茶树出现了衰老的迹象。制备晒青绿茶芽叶厚,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富含果胶,口感甜润,淡而苦,苦在口中停留时间短,约十秒钟,与树龄较大的原生态古树茶难以区分。
5.老茶树(民国60-100年)
民国1912-1949年种植的茶树,大部分DBH 5-15cm,胸围15-50cm,高1.5-3m,树龄60-100年,不足100年。制备晒青绿茶芽叶较厚,大多有9-16对叶脉,果胶丰富,酸甜苦辣,苦味在口中停留时间不长,约几十秒,与古树茶有些难以区分。
6.小茶树(1949-1976年35-60岁)
1949-1976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大部分树高80-120厘米,每亩约1500-2000株。制备晒青绿茶芽叶不厚,苦味在口中停留时间长,口感协调性优于台茶,但差于古树茶。
7.梯田茶树(1976年至今0-35年生)
1976年以后,密植插条的无性系茶树多为60-90厘米高,每亩约2000-3000株。由于施用化肥,密植,晒青绿茶产量大,生长周期快,苦涩味强,苦味在口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的味道有很大区别。
来源:互联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秒懂普洱微信公众号:puersir;
茶中网:www.chazhong.cn
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nchad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