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熟茶的几个问题(品茶茶馆下载app)
【轻发酵、重发酵、中发酵、浓发酵】
发酵度4-60%视为轻发酵,7-80%为中度发酵,9为浓发酵,9-10为重发酵。那么,发酵中如何实现轻发酵、重发酵、中发酵、浓发酵呢?发酵时间越长,发酵程度越重吗?
大典的回答是,这个跟发酵周期关系不大,跟发酵温度和加水量有关。发酵的成熟度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和加水量来控制。翻堆的时机就是堆发酵的温度。这对发酵的成熟度影响很大。
【春茶、夏茶、秋茶发酵有什么区别?】
传统上,夏茶被用于发酵。这几年很多商家宣称用春茶发酵,也确实看到了一些优秀的产品。其实春茶很难发酵;由于春茶嫩度高,芽多,为了养护,通常发酵度较轻;发酵时容易产生酸味。春茶发酵的熟茶香气高,水道细,层次感明显,但厚度不足。
春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夏茶,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于春茶。通过堆制发酵,夏茶发酵出来的茶红色厚重,厚重感强,香气低。与春茶和夏茶发酵的成熟茶相比,夏茶通常具有更高的耐泡性。秋茶发酵的特点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至于哪个季节的茶叶发酵会更好,大典一直没有把握。各有各的。好吧。发酵之后,最后的勾兑可能是最后实际操作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普洱熟茶年份的确定】
至于普洱生茶,我一直在说,不要随便找块茶叶,让我来说这茶是哪座山的。这是不可能的,我也不相信有人能做到。基本上一个人能判断的茶,一开始只是大方向;那就要看你有没有亲自去过当地,亲自泡过这种茶;然后经常喝这个茶。在云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00多种著名的汕头茶。在一个非典型地区找一棵大树茶,足以让专家汗颜,让教授弯腰——不可能知道这些地方。一位茶友对大典的回答不满意,说大典的回答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其实知道的越多,越不确定。
自然不能用统一不变的逻辑来衡量。比如邦外的茶,做茶的朋友,叫茶树博物馆;涵盖过渡、栽培和野生树种;从小到近千年的茶树;各种香不香;很苦还是不苦;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简单的茶怎么样?不是大典能轻易给出肯定结论的事情。所以普洱茶的熟茶,讲的是对山的产地的判断;首先,我想说,准确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次,是年份判断。
(1)1-3年的熟茶相当容易分辨。明显的桩味和浑浊的汤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正常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堆味不明显的话会有透明的汤色;只是说明商家在出厂之前,已经经历了一定时间的老化。为什么新沏的茶汤是浑浊的?更不负责任但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是新煮的茶。所谓第三代普洱茶发酵工艺,酵母发酵;目前在这一点上已经有所改善;汤色清澈,清淡与否;但缺点是没有茶香。
(2)超过3-7年的普洱茶被认为是可以饮用的。如果三年内喝,确实有问题。很多人觉得容易生气。3-7年的普洱茶,堆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是清澈的。茶叶醒后基本没有异味,有的还会有轻微的老香。
(3)7-15年的熟茶。这个时间段的熟茶,通常主要是根据老味道的轻重来判断。高档茶如宫廷级会有荷花香,粗老茶会有枣香或中药香。汤要明亮,玫瑰如红酒。对于现阶段的茶叶来说,如果不能根据口感来判断,那么就要根据包装纸和储存条件来综合判断年份。而且,也不是那么准确。要想准确,需要和厂家的生产记录对比。
[假熟茶]
目前,熟茶的假冒主要有两种:
第一,发酵阶段的造假。有专家发现了一些巧妙的发酵方法,在堆里加入了强氧化剂。缩短发酵周期,减少损失,茶叶外观更美观,绳完整,芽头金黄,汤色极红明亮。但这种强氧化剂对人的危害极大。伤胃伤肾,甚至致命。所以关于熟茶,除了农药残留,还要注意这个发酵过程中的污染。
第二,存储中的欺诈。这个主要是仓储,做老茶。干仓和湿仓交替做老茶。这个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对老茶的盲目追捧,产生了这样一个畸形的市场。谨慎入老茶,踏实存自己的新茶,放心喝自己的老茶;是大典倡导的一种饮茶理念。与所有茶友共勉!
相关热词:茶叶、普洱茶、熟茶的发酵储存。
延伸阅读:
品味普洱老茶08-30
茶友分享:买普洱老茶注意“三不买”09-16
谨防不法商家销售普洱茶的惯用手法09-23
你知道茶汤浑浊的几个原因吗?10-13
义乌茶地理与茶树——义乌茶为什么好?10-16
来源:爱喝茶爱品茶的茶友经验交流分享!